本网消息(图/詹敏 文/刘志萍)2019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的第11周年纪念日。为增强大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宣传普及地震急救知识,提高学生的急救技能及自我保护能力。5月10日晚,由共青团成都大学委员会主办,医学院(护理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41期时事月月谈地震中房屋结构破坏及相关医疗救护于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开展。医学院(护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林、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亮、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向黎、校团委及各兄弟学院的老师及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到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教授协会灾难分会理事、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会委员梁隆斌老师;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在读博士、成都大学医学院护理系副主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夏卉老师;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员侯杰老师。
活动通过同学们对地震认识的采访视频短片进入主题,针对本期月谈的热点专题采访。
在活动中,就地震时的安全躲避区域、相关急救措施及地震中导致建筑物倒塌的相关因素等问题侯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提到其三角区域为给予宽裕稳定的空间能较成功的得到防护,同时说到,其不同区域的建筑防震能力并不相同,其倒塌的位置也较楼层高处先发生。
梁老师针对在遭受地震后如何让自己成功得到救护、应当秉持什么样的救护原则及安全救援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讲述,提到确保能快速联系到能给予救助的人员,当面临无信号时拨打车祸事故报警电话122,同时也讲述到,要确保自身安全、先于更大生命希望、尽全力救援的原则进行救援。"有备无患"-毛巾,梁老师并当场进行了止血的行为措施。
对于伤员长久受压后导致的大出血问题如何采取医护救援措施及地震导致的心理创伤的调节等问题李老师进行了讲解,她讲到:大出血的问题首先在环境允许下先进行静脉的补液、救出后对受压组织的减压措施、让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给予相应的前后期心理治愈能较为缓解病况。
针对地震这个常见的话题,同学们也对其躲避防范和有效抢救知识想要迫切了解。互动环节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得到了三位老师的详细解答。
在特邀嘉宾老师们的精心讲解下,同学们对于地震的相关防护和救援所存在的疑惑都得到解开,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得到加强,相关的防范和急救知识也有一定的认识,能更好的自我防范也能更好的给予帮助。
(编辑/蓝艺鑫 责编/刘畅)